婴儿出生不久,其“语音系统”还在自我建设中,宝宝就只能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绪。
适当的啼哭对宝宝来说也算是一种运动,但若是把p这项运动放在晚上,并且经常按时“作业”,那家长们就该引起重视了。
宝宝夜啼——家长的头号难题!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相信不少家长因为孩子的哭声而感到欣喜,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也会碰到很多需要面对的事,而有一些事就会让孩子哭,家长面对孩子哭的时候少不了烦恼,尤其是在晚上的时候,如果自家孩子一直哭闹,那家长们到底要怎么做呢?
宝宝夜啼常见“5”个原因,家长们都找对了吗?
排除掉温度、被子、睡姿不正确、出牙等等常见的几种因素外,还有以下几种原铁骨王对腿痛有用吗因易导致宝宝“夜啼”。
1. 宝宝缺钙
如果宝宝除了夜啼之外还经常出现多汗、枕秃(即脑袋与枕头接触之处发量稀少)、颅骨软化等情况,就说明宝宝缺钙了。
这个时候家长们就该注意多为宝宝补钙了,可以选择让宝宝适当摄入一些钙含量高食物,例如牛奶、海带、鸡蛋、豆腐、骨头、虾皮等。
1-3岁的宝宝每天身体所需的钙元素大概在300-600mg,100mL的牛奶中越含有90~120mg的钙元素,所以宝宝每天的牛奶摄入量可在 350~500 mL之间。
此外适当的带宝宝晒太阳也可以有效缓解宝宝“夜啼”的症状。但需注意晒太阳要尽量避免阳光直射或长时间的暴晒。
带娃晒太阳的最佳时间段:冬季的中午11-12点左右;春、秋季在上午10-11点;夏季一般选择在9-10点之间。
除此之外带宝宝晒太阳时间也应从短到长,例如从一开始的10分钟渐渐增加至30分钟这样,晒后注意给宝宝补充水分。.
小贴士:缺钙严重时需宝宝去正规医院咨询医生,根据医生给出的建议进行补钙。
2. 宝宝脑神经发育不成熟
正常人睡眠会分为深度睡眠与浅度睡眠,两者交替进行。婴儿也是一样的,当深两者交替无法转换时,极易出现哭闹不止或突然惊醒的情况。
尤其是在四、五个月时的宝宝,一旦深浅睡眠不能很好的转换,情况会更严重一些。会出现比小时候睡眠更不安稳、惊醒的次数越来越多的情况。
3. 在入睡前精神太过兴奋
家长们可以给宝宝制定一个作息表,按照作息表来合理安排睡觉时间。
在宝宝准备睡觉的前半个或一个小时应避免让宝宝情绪过于激动、精神太过兴奋。应让宝宝安静下来。
家长们可以尽量为宝宝创造一个舒适、安心的睡眠环境,保持睡前屋内温度适宜、光线较暗等。
4. 积食、吃的太撑
积食、吃的太饱等情况都会导致宝宝睡眠不适,宝宝觉得不舒服当然就会哭闹来“抗议”了。这里建议家长们可以选择一些清淡简单的食物,如粥、面条等食物。
喂食选择在宝宝临睡前至少2-3小时,一般的宝宝睡前再喂一点奶就可以了。
5. 宝宝做噩梦
这种情况也是易造成宝宝夜啼的一个原因铁骨王喷剂,会让宝宝觉得很紧张、害怕,这样种情况通常没什么规律,不会经常出现。
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们可以抱抱或者轻抚宝宝,言语或肢体上给宝宝以安慰,让宝宝知道你一直陪伴在他(她)的身边,这样宝宝就会觉得很安心了。
我们可以分为不同年龄细说一下:
0-3个月的宝宝
0-3个月的宝宝晚上哭闹是很正常的现象,他们夜里的哭闹通常有这几种原因。
1.肠胀气
因为新出生的宝宝,胃部很小,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新鲜的,他们需要适应,他们的胃也需要适应。这个年龄段的肠胃功能发育不完善,胃是呈水平状的,哭闹或者吃奶时会进入胃里空气,就很容易出现肠胀气。
新手妈妈都知道,新生儿宝宝p多,就是因为胃部里面积压了不少空气。
主要应对措施:
给宝宝拍嗝,给宝宝吃过奶后,可以铁骨王20元将宝宝竖抱起来,让宝宝头部趴在妈妈上,妈妈一只手托住宝宝臀部,另一只手拢成空心掌,给宝宝轻轻从下往上拍,直到宝宝排除嗝来。
如果宝宝一时出不了嗝,也记得竖抱差不多15分钟左右。
2.肠绞痛
肠绞痛这个属于世界难题了,大概有10-20%的宝宝会有肠绞痛的症状,首发于2-4周左右,在宝宝出生4-6周后处于高峰期。
如果宝宝半夜突发性的大哭大闹,脸部涨红,怎么安抚都不管用的话,一般属于肠绞痛。肠绞痛属于自限型症状,目前还是有特别有效的方式。
医生会建议使用西甲硅油。也可以自己把手搓热一些,然后给宝宝顺时针轻轻揉肚子。
3.宝宝便便了或者尿湿了
有的家庭一般使用尿布,孩子在夜里尿湿了或者便便了,不舒服了就会哭闹。
建议小宝宝还是尽量用纸尿裤,毕竟睡觉对于孩子来说更重要,睡得好身体才好,免疫力也高,个子也长得快。
4.宝宝饿了
这种属于常规型的了,半夜宝宝饿了,也肯定马上会毫不客气地大哭大闹。
3个月到1周岁的宝宝
3个月以上的宝宝哭闹,妈妈需要细心的观察宝宝的周围环境,这时候宝宝的哭闹可能的原因有:
1.环境导致
过冷过热都会让宝宝不舒服,这铁骨王的副作用很大时候宝宝也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只能通过哭闹来解决。比如有的老人怕孩子冷,总是盖了很多层,孩子又不能动,只能被动接受,就会不舒服。
2.病理性的哭闹
比如腹痛,背部瘙痒,或者嘴里有口腔溃疡造成吃奶疼痛等,都会导致孩子哭闹
3.缺钙
如果孕期妈妈的钙质不足,宝宝出生后钙质不足,也是容易导致哭闹。
一般医生会建议,孩子在出生14天后,就可吃维生素d滴剂的,防止佝偻病的发生,维生素d可参与钙和磷的代谢,促进其吸收,并对骨质形成有重要作用。
维生素D可以选择在早上吃,比较容易吸收。
1岁以上的宝宝
1岁以上的宝宝,和3个月以上的宝宝,哭闹的原因大致相同,也可能是环境,病理性或者缺钙导致。
不过1岁以上的宝宝基本上可以表达出自己不舒服的地方,哪里有病理性的疼痛,会告诉妈妈,也会去揉,妈妈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端倪。
这个年龄的宝宝哭闹更多的原因可能是:
缺钙
因为病理性的问题,宝宝会正确表达了,剩下的原因就可能是缺钙引起的哭闹。
这一点我比较有体会,是jason小时候我比较排斥给孩子补钙,觉得天然的最好,有一阵子他睡觉很是不安稳,后来正好是在国外的亲戚带回一些儿童钙,给儿子吃了之后睡觉真的很踏实,睡醒之后也不会哭闹了。
当时印象特别深。
也可能是孩子白天过于兴奋
如果孩子白天运动过于兴奋或者遇见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也会导致孩子半夜哭泣。
积食现象
还有一种现象是孩子积食了,现在的孩子好东西多,吃的也多,很容易就积食了。
中医上说“胃不和则寝不安”,如果孩子脾胃积食,就容易造成实火,孩子睡觉也是非常不安稳,会容易哭闹。
应对“夜啼”的4种方法,家长们都学会了吗?
抚摸或者轻拍来安抚孩子
提到安抚宝宝,尽量让宝宝自己睡着。如果宝宝醒了,可以把宝宝抱口服铁骨王起来慢慢地摇一摇拍一拍。
如果宝宝仍然不停的哭闹,越哭越凶,家长就要想一想宝宝是不是肚子饿了或是尿了等情况出现。
白天多陪伴宝宝
家长每天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陪伴宝宝玩耍,可以给宝宝做按摩或是亲子间的小游戏,如捉迷藏这样的游戏。
让宝宝知道即便暂时看不到他们,爸爸妈妈也一直在他的周围,给宝宝安全感。
经常带宝宝外出
空闲时家长们可以多带宝宝外出玩耍,不仅让宝宝能多晒太阳,补充钙质促进吸收,还能让宝宝换一换缓解,接触些新面孔,从而帮助宝宝尽快渡过分离焦虑期。
5S哄睡法
这个是很有名的安抚宝宝自然入睡的方法,源于Harvey Karp博士写的育儿书《The Happiest Baby on the Block》。
5S哄睡法的整个中心思想就是模拟子宫的内部环境,让孩子觉得自己还处于在和子宫相似的环境,从而安然入睡,想要了解这种睡眠法的家长们不妨可以上网了解一下。
【写在最后】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夜啼的问题很快会得到相应缓解。虽然宝宝常夜啼会让家长感到疲惫,但这段辛苦时光却是一去不复返的,是爸妈专属的甜蜜回忆。
如果今天的内容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