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全球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70岁以上人群中发生率为20%,绝经后妇女中发生率为16%。北京地区50岁以上女性OVCF发病率达到15%,8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达到37%。
一、诱因
(1)明确的诱因:摔伤、搬重物、扭伤等
(2)不明确的诱因:乘车颠簸、日常生活的轻微活动(弯腰、咳嗽、打喷嚏、抱小孩等)。
二、临床表现
1、腰背部疼痛: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1)急性期:骨折后,大部分患者腰背部出现急性疼痛,疼痛部位即骨折处,翻身时疼痛明显加重,以至不能翻身,不敢下床。大多数患者腰背痛在翻身及起床时疼痛加重,可能为脊柱屈伸时骨折处不稳定,组织水肿造成的疼痛。
(2)慢性期:部分患者早期短暂卧床休息后疼痛减轻,即下床负重活动,易导致骨折不愈合,假关节形成;还有部分患者骨质疏松严重,虽长期卧床,但骨强度及密度难以迅速提高,骨质疏松存在,骨折不断发生,此类患者多长期存在慢性腰背痛。
(3)相应神经分布区的放射痛:沿骨折部位神经走行的放射痛。腰背部压痛可向胸前、腹前区及下肢放射。胸椎压缩性骨折,背部疼痛沿肋间神经放射,多表现为胸前区或肋弓处疼痛。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腰部疼痛可向腹前区放射,或沿股神经或坐骨神经放射,相应神经支配区疼痛麻木感。
苗药铁骨王 2、后凸畸形(驼背):患者早期未制动,常导致骨折椎体继续压缩变扁,骨折愈合差,发生进展性脊柱后凸畸形。
3、腰背部的慢性疼痛及身高下降,背部肌肉的痉挛和抽搐。大部分患者出现骨折部位棘旁疼痛和压痛,部分患者骨折部位疼痛、压痛不明显,表现为骨折部位以下棘旁疼痛及压痛,如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表现为下腰痛,患者由于腰背部疼痛,下腰段肌肉长时间痉挛,肌肉疲劳,引起远离骨折部位的疼痛及压痛等。
4、其他表现:如肺活量减少,呼吸功能障碍,腹部受压-食欲减退,腰椎前凸增大-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健康状况恶化,失眠和抑郁症等等。
三、治疗
无论哪一种治疗方法,都需要与抗骨质疏松治疗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骨量及骨强度,减少再次骨折的发生率。
1、保守治疗
(1)目的:缓解疼痛、维持脊柱稳定、早期活动、预防晚期的神经压迫。
(2)方法:卧床休息、支具固定、止痛药、抗骨质疏松药物、局部理疗等。
(3)优点:无需手术,费用低。
缺点:疼痛时间长,卧床时间长,长期卧床并发症多(肺部感染、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等)、椎体高度进一步丢失出现后凸畸形、骨折块压迫脊髓神经等可能。
这是一个刚复诊完的OVCF保守治疗患者,不到两个月时间,椎体压缩程度由轻度到重度。
2、微创手术:
(1)目的:稳定骨折、恢复椎体力学强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压缩和缓解疼痛的目标,使患者早期恢复正常活动。
(2)方法: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后凸成形术(PKP)、经皮骨填充网袋成形术。适用于大部分OVCF患者。
(3)优点:微创,一般术后即刻缓解疼痛,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铮铮铁骨王境泽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防治椎体进一步塌陷引发的并发症。
铁骨王正品缺点:费用高(三种方式费用不等)。
3、开放手术
(1)适用于伴有神经、脊髓受压及后凸畸形的病例。
(2)优点:可纠正神经、脊髓受压带来的下肢疼痛或大小便障碍,恢复椎体畸形。
缺点:手术风险高,骨质疏松容易导致内固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