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境导入
1、“赤道雪峰”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为非洲第一高峰,因山顶的火山口终年遍布冰雪,宛如晶莹的玉盘,被称为“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山南坡阻挡了印度洋上吹来的潮湿海风,在较低海拔处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景观。是什么原因导致南坡自山麓到山顶植被垂直分带如此明显呢?
2、古诗中的地理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二、释疑解惑
(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山下百花山上雪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纬度地带分异(下图),纬度越低,山地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
垂直地带性类似于纬度地带性
根据规律完成以下常见垂直带谱
答案:(自下而上)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甸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
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上部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读我国90°E附近某山脉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M坡最有可能是( )
A.东坡 B.西坡
C.南坡 D.北坡
(2)N坡缺失云杉林带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气温低
B.海拔高,气温低
C.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D.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该山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从图中看出M坡植被带丰富,其降水比N坡多,结合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即可得出北坡降水比南坡多,D选项正确。第(2)题,结合上题,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有森林分布;N坡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水分条件较差,故无森林分布,C项正确。
答案:(1)D(2)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方法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
【特别提醒】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
一般来说,向阳坡高于背阴坡,这与向阳坡热量条件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阴坡有关;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这与迎风坡降水量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具体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
下图所示为“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位于北半球的有( )
A.B. C.D.
2、图中可反映我国长白山的是( )
A.B.C.D.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同一自然地带分布南坡高于北坡,故位于北半球。第2题,长白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其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6)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下图所示:
结合“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探究下列问题。
(1)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的基带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南坡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因为南坡山麓海拔低、纬度低,当地的水平带就是该自然带。北坡基带为高山草原带,北坡属于阴坡,具有高寒气候特征,不适宜森林生长,只发育高山草甸草原。
(2)图中北坡为何缺少森林带?
北坡海拔高、气温低,不具备森林带所需的水热条件。
(3)为何南坡的积雪冰川带位置低于北坡?
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北坡多,在重力作用下积雪冰川下滑较多。
(4)为何南坡自然带比北坡多?
南坡比北坡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南坡为迎风坡,水分条件好;加之南坡山麓海拔低,与山顶相对高度大,自山麓至山顶水热条件差异大,自然带复杂。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的判读
山体所在自然带——山体所在的自然带决定了山麓的自然带类型。
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山体海拔—————纬度相同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山体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1、该山地可能位于( )。
A.北半球温带地区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答案:C
2、下列关于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示意图的正确叙述为( )
A.四座山地都在南半球
5元1盒铁骨王胶囊B.甲乙在北半球,丙丁在南半球
C.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甲乙丙丁
D.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数量的多少取决于该山地的海拔和纬度高低
解析:图中甲乙 丙丁四山地的的南坡自然带的数目都多于北坡,且同类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由此可判断四座山地都在北半球;根据山麓的自然带可确定其所在的纬度带和气候带,结合图示,甲的山麓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可判断甲山处于亚热带;乙的山麓自然带为苔原,可判断乙山处于寒带;丙的山麓自然带为针叶林,可判断丙山处于亚寒带;丁的山麓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可判断丁山处于温带,由此可得出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乙丙丁甲;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数量的多少取决于该山的海拔和纬度的高低,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带谱的数量越多,D项正确
答案:D
3、影响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地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地,纬度越低,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
(2)山地海拔——纬度相当的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
(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山地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
[图解识记] 在高山地区影响垂直带谱数量的要素
请说出以下古文反映了哪种地域差异: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经度地带性)
2、“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而为枳。”(纬度地带性)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垂直地带性)
4、“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纬度地带性)
5、“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纬度地带性)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的基础是热量,自然带南北方向更替,东西方向延伸。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的基础是水分,自然带东西方向更替,南北方向延伸。美国铁骨王
3.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与垂直地域分异有些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
4.垂直自然带谱的基带与水平自然带一致,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纬度位置。
5.影响山地垂直带谱丰富程度的因素是海拔、相对高度和所处的纬度。
6.地方性分异是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的影响,形成与地带性分异不相吻合的现象。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各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植被。( )
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指自然带沿纬线延伸方向更替。?( )
3、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差异最大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 )
4、无论何地的山地,只要海拔高,垂直带谱就完整。( )
5、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降水也逐渐减少。( )
6、某地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带谱完全一致。( )
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的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8、我国南稻北麦的差异主要体现了降水的纬度差异。( )
9、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西景观的差异反映了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地域分异规
律。( )
10、所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都很显著。( )
11、赤道地区的山地垂直带谱最复杂。( )
12、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13、陆地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没有明显的规律可言。( )
14、山地垂直带变化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地带变化。( )
答案:1√
2提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指自然带沿南北方向更替,即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更替。
铁骨王软胶囊是假药吗3提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差异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4提示:垂直带谱受山地所在纬度和海拔共同影响。
5提示: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但降水不一定是逐渐减少。
6提示: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带谱相似,但不完全一致。
7√
8提示:南稻北麦是南北方水分和热量差异导致的。
9√
10提示:垂直地域分异是海拔变化导致的水热条件差异,与山地所在纬度、海拔高低等都有关系,若山地位于极地附近或海拔较低,则垂直地域分异不明显。
11提示:山地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不仅取决于山地所在纬度,还取决于海拔,一般情况下,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山地的垂直带谱越复杂。
12√
13提示:陆地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如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
14√
三、本课小结
四、巩固练习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1~3题。
1.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甲、乙D.甲、丙、乙
2.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 B.水分 C.坡向 D.地形
3.丙图中苔原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
纬度低 海拔低 处于阴坡 处于背风坡
A. B. C. D.
解析:第1题,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的水平带一致,同一自然带的分布,纬度越高,其海拔越低。第2题,不同纬度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差异,是由于热量和水分条件的组合不同,热量因素是主要的。第3题,苔原带的缺失是由于丙山所在的纬度低,气温高,而山脉的高度不够,达不到苔原带所需要的较低温度。
答案:1.A 2.A 3.B
图甲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乙为“M地区气候资料图”,图中山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据此完成4-5题。
4.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B.M地7月受下沉气流影响
C.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D.M地1月受上升气流影响
5.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山脉右侧自然带成因主要为距离海洋远
C.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D.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解析:第4题从气候资料判断该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第5题南北延伸的山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水热条件共同影响,东西两侧热量条件相同,水分条件差异大。
答案:4.A 5.D
目前4000000+人已阅读我们的文章
如果您觉得我们的内容不错,请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