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粉丝给我发来私信:
我父亲六年前患过肠癌,还有高血脂,不知他从哪听说每天二两酒可以保护心脏,之前他已经戒酒了,听到这样的说法就又想喝酒,我想问一下,每天喝二两酒和滴酒不沾,哪个更健康呢?
这位粉丝的疑问相信也是很多人的疑问,俗话说“小酌怡情,大饮伤身”,但是又有人说最好滴酒不沾,到底哪个说法才是对的呢?
关于喝酒能“活血化瘀”,这个确实有一定的作用,少量喝酒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注意是少量,稍微喝多一点,喝酒对身体的伤害,远大于它带来的好处。
比如说,喝酒伤肝(最明显),喝酒伤肠胃,还有对大脑、四肢和感官都有一定的损伤,所以为了那一点点“好处”,要付出更大的代价,真的是不值得。
只要是饮酒,对身体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当然是喝得越多,损伤越大了!而且尽管少量饮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但是另一方面当酒劲一过,身体还是会更冷,相当于“治标不治本”,所以从健康的角度来说,最好还是滴酒不沾更有利健康长寿。
如果这一结论被爱喝酒的人看到,可能会笑起来,因为终于找到了戒酒的动力!
秦含章是国老一辈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是酿酒界的一代宗师,也是新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和工业发酵与酿造技术的拓荒者和学术带头人。中国酒业协会曾称他是中国酿酒产业中弥足珍贵的一块“活化石”。
我们喝过或听过的不少酒里,都有这位老先生的功劳。比如,茅台、汾铁骨王医治颈椎病吗酒白酒,青岛啤酒,葡萄酒,黄酒等产业中生产工艺的改良,都有这位老先生参与。
2019年8月15日,秦含章逝世,享年112岁。
回顾秦老一生与饮酒有关的生活习惯,是中国式饮酒的典型样本,他也因此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养生文化的宝贵财富。
首先是日常生活离不开饮酒,但有所节制
秦老有日常饮酒的习惯,而且从未间歇,但每天的饮酒量都是适可而止,从不贪杯。直到百岁之后,每天饮酒量逐渐减少,但饮酒依然是必不可少的。
网上流传许多秦老举起酒杯的照片,都是酒厂探望秦老时秦老小酌细品的真实图像,没有摆拍。
其次是性情豁达、淡泊名利
饮酒以快乐为目的,从不借酒浇愁,秦老是老一辈科学家,百余年亲历中华民族从水深火热走向国家复兴,年轻时饱受战乱之苦,耳顺之年又遭逢文革,一生历经坎坷无数,但他都笑容以对,痴心科研,而从不计较名利得失。
至于那些喝酒还能长寿的人群,这是个小概率事件,就跟中彩票一样,大多数人都是陪跑的,只有极小一部分人可以中奖。
再加上人们普遍存在幸存者偏差的想法,对于一些坚持好习惯长寿老人“视而不见”,而对于这些小概率事件口口相传,在心理上产生了喝酒会长寿的错觉。
谁也无法保证自己就是那个又喝酒又可以长寿的“幸运儿”,所以这个做法是行不通得。
1、注意服药时切忌饮酒
酒精如果和药物相互混合,不仅会影响药物的疗效,也会产生有害的化学物质,对疾病无意义,可能出现肝脏受损的情况,比如服用头孢类抗生素药物后,不小心摄入了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破坏血压的平衡,产生不良的反应。
2、学会保护自己的胃
在喝酒之前半小时,可以喝瓶牛奶,最好是纯奶或者含糖的,这样牛奶会在胃里形成一层薄膜,可以起到保护胃的作用,减少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六元铁骨王
3、不要空腹饮酒
因为空腹时酒精吸收快,人容易喝醉,而且空腹喝酒对胃肠道伤害大,容易引起胃出血、胃溃疡。
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在喝酒之前,先食用油质食物,或饮用牛奶利用食物中脂肪不易消化的特性来保护胃部,以防止酒精渗透胃壁,这样可使乙醇在体内吸收时间延长。
4、边喝啤酒边吃海鲜
有些人喜欢在吃海鲜时喝啤酒,事实上在喝啤酒的同时吃海鲜,会促进体内有害物质的混合,增加人体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并形成难以排泄的尿结石。郑州起龙铁骨王膏药
造成新陈代谢不佳,喝啤酒时吃海鲜的人更有可能导致尿酸水平急剧上升,引起痛风,导致痛风性肾病和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
阅读延伸——喝酒不容易醉的技巧
在酒里加点苏打可以降低人体对酒精的吸收,这样比较不容易醉,自然脸就不容易红了,先喝杯生奶,然后再喝解酒灵,喝多少酒就跟喝水似的,葛根1钱,在喝酒前泡一杯开水喝下再喝酒,酒精可解,所以人不会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