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以分子育种为重点的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开发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
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
贯彻落实种子法
......
中央一号文件都说了些什么?
一起来看看!
201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 加强以分子育铁骨王中药贴种为重点的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开发。
● 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和农业机械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育种创新体系,推进种业人才、资源、技术向企业流动,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培育推广一批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机械化生产的突破性新品种。推行种子企业委托经营制度,强化种子全程可追溯管理
2015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 加大对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力度,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加快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增强畜牧业竞争力。
●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在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 积极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试点,完善成果完成人分享制度。继续实施种子工程,推进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建设。
2016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 统筹协调各类农业科技资源,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和工程,重点突破生物育种、农机装备、智能农业、生态环保等领域关键技术。
● 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
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种业安全。深入推进种业领域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探索成果权益分享、转移转化和科研人员分类管理机制。实施现代种业建设工程和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全面推进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培育和推广适应机械化生产、优质高产多抗广适新品种,加快主要粮食作物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加快推进海南、甘肃、四川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强化企业育种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种业企业。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快培育优异畜禽新品种。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加大保护利用力度。贯彻落实种子法,全面推进依法治种。加大种子打假护权力度。
2017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 加快品种改良,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
● 加大实施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和主铁骨王的副作用很大要农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力度,加快适宜机械化生产、优质高产多抗广适新品种选育。
2018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 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面向全行业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木种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标准建设国家南繁育种基地。
2019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
● 稳定粮食产量。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稳定完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举措,挖掘品种、技术、减灾等稳产增产潜力,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
●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支持长江流域油铁骨王胶囊哺乳期可以吃吗菜生产,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全程机械化。
● 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培育一批农业战略科技创新力量,推动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创新。继续组织实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加快选育和推广优质草种。
2020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 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
● 加大对大豆高产品种和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
● 加强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大力实施种业自主创新工程,实施国家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程,推进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
202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 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粮、棉、油、糖、肉等供给安全。“十四五”时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稳定种粮农民补贴,让种粮有合理收益。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鼓励发展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饲料,稳定大豆生产,多措并举发展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健全产粮大县支持政策体系。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支持有条件的省份降低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保费县级补贴比例。深入推进优质铁骨王正品粮食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积极发展牛羊产业,继续实施奶业振兴行动,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推进渔港建设和管理改革。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发展。优化农产品贸易布局,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保持打击重点农产品走私高压态势。加强口岸检疫和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减少生产、流通、加工、存储、消费环节粮食损耗浪费。
● 打好种业翻身仗。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加快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加强国家作物、畜禽和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实施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建设南繁硅谷,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研究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 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科学划定各类空间管控边界,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禁违规占用耕地和违背自然规律绿化造林、挖湖造景,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明确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不同的管制目标和管制强度,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健全管护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中央和地方共同加大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2021年建设1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增加的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在省域内调剂,所得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和改进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健全耕地数量和质量监测监管机制,加强耕地保护督察和执法监督,开展“十三五”时期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
202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贵州铁骨王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加快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强化精准鉴定评价。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实行“揭榜挂帅”、“部省联动”等制度,开展长周期研发项目试点。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开展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试点。贯彻落实种子法,实行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
上海技术交易所农业相关技术推荐
17-18上海农科院种源农业-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形状设计
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面向我国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大需求,该研究集体瞄准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密切合作,协同创新,综合运用遗传学、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作物育种学等方法,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的形成与调控机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和阐明,并通过自主创建的组学分析方法对复杂农艺性状的遗传位点、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栽培稻的起源驯化等进行了全基因组水平的解析,取得了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该团队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建立了水稻分子设计育种技术体系,培育了一系列优异的高产优质新品种,为解决水稻生产中的瓶颈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扫描二维码
粮饲兼用型脆秆水稻新品种培育及应用
水稻秸秆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产量占到农作物秸秆总量的近1/4,秸秆还田是目前主要的应用方式,但是长期大量的秸秆还田容易引起土壤酸化,导致病虫害的加重以及粮食重金属含量的提高,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我国目前秸秆饲用化研究主要集中于玉米秸秆青贮方面,但是发展青贮饲料存在“与粮争地”的尴尬局面,如何在不影响粮食产量的情况下实现秸秆饲料化利用一直是农业生产面临的瓶颈问题。秸秆饲用化是发达国家处理秸秆的一种主要方式,通过过腹还田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提高。安徽省是农作物秸秆资源大省,秸秆总量达4182万吨,其中水稻秸秆产量占35.5%。同时安徽省也是养殖业重要发展区域,但是饲草供给率不到15%,存在严重的缺口,水稻秸秆饲用化是弥补饲草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水稻秸秆主要由木质纤维素组成,受到遗传基因的调控,不同成分的改变都可能引起茎秆的机械强度变化,而脆秆是一种典型的突变形式,对于改善秸秆破碎性、消化性以及营养特性十分显著。研究团队通过物理诱变技术创制了一系列的水稻脆秆突变材料,从中鉴定出“脆而不倒”的脆秆突变材料,培育出国内首个具有生产价值的脆秆水稻新品种“科辐粳7号”,已经通过安徽省水稻品种审定(皖审稻20190036),目前进入大规模生产应用阶段。
扫描二维码
多功能自主农业机器人
该产品是一款可自主移动的多功能农业机器人产品,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技术,通过加装不同的作业装置,可实现除草、喷药、采摘、运输等多种农业作业功能。可广泛应用于蔬菜、花卉、水果等农业生产领域。
该产品的开发主要是应对目前农村越来越严重的劳动力老龄化、劳动力短缺问题。用机器人代替人开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扫描二维码
17-18上海农科院安全农业-天然活性多糖质效控制关键技术
本成果属于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项目针对天然活性多糖理论研究薄弱问题和产业化瓶颈进行系统研究和技术创新,明晰了食药用真菌和植物中五大类多糖活性作用的结构基础及其构效关系,为其定向开发应用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创建了HPSEC和HPAEC并联指纹图谱分析技术体系,实现了多糖原料的有效鉴别和稳定性的主动控制;建立了活性多糖精准定量技术,有效保障多糖产品质优可控;集成创新了多糖高效制备技术,带动了系列高附加值多糖产品产业化。项目研究成果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2项,发表论文83篇,其中SCI22篇,制定企业标准10项,培养硕博士11名。项目成果已在8家企业应用,三年累计新增产值13.5亿元,新增利税2.55亿元,创收外汇368万美元。
扫描二维码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