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飞江北
在新区
有一群“专精特新”“小而美”企业
他们聚焦主导产业
攻关行业难题
希望用技术改变生活
他们
正在新区的土壤里孕育发芽
跟随小北的镜头
看看这些身边的园区里
都藏着哪些新鲜有料的前沿科技
走进这些或是刚刚起步
或铁骨王软胶囊是假药吗是小有收获
或是扩大布局的企业
一起传播、见证、参与他们的
成长故事和创业情怀
《企飞江北》第31期
新区“国字号”科创载体
我们都知道,在小鸡孵化过程中为了提高成功率,鸡蛋通常会“住进”恒温恒湿的孵化器;和小鸡孵化过程一样,科技企业在初始阶段总会面临重重困难,当然也需要相应的孵化器,以此获取适宜“生长”的场地、资源和配套服务。
力合星空(南京)科技企业孵化器(后文简称“力合南京”)就是这样一家面向科技企业的孵化器,在其位于研创园孵鹰大厦和力合大厦的办公空间内,入驻了大大小小100多家科技企业。
今年4月,力合南京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而这项认定的评价标准,对孵化器的运营管理体系、孵化服务机制、场地、在孵企业等都有着严格要求。5元1盒铁骨王胶囊
在科创载体“遍地开花”的当下,力合南京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今天,我们走进了这家“国字号”科创载体,找到了力合南京将“科创小苗”孵化为“参天大树”的培育路径。
01
从技术判断到项目成长
“力合南京很了解我们的技术,能前瞻性地看到技术的未来。”
“我和合伙人都来自清华,这里有很多‘清华系’出身的朋友,会让我们有种归属感。”
……
在为什么选择力合南京这个问题上,孵化器内多家企业同时提到了科技“认同感”和“归属感”等感受。目前国内市场上,孵化器的盈利模式普遍集中于投资收益,这种着眼于未来发展的收益模式,关注的重点是企业或者产品、技术在未铁骨王的功效与作用来的价值。但是由于这种“未来模式”短时间内看不到结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初创型科技企业获得资助,也极度考验孵化机构的洞察力和运营能力。
面对这些共性问题,力合南京探索出了自己的破解之道,在“交朋友”过程中挖掘好项目,创造新营收。
“力合南京的服务对象都是科技型企业,所以我们对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有很高的要求,这是培养敏锐洞察力的基础。”据公司总经理邓宁峰介绍,力合南京是江北新区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唯一产学研资用企业化平台——力合科创集团的战略合作实体,公司合伙人大多数出身清华大学,团队中更是不乏技术型人才。
“我们专业对口,在相应科技领域有一定积累,和芯片、通讯、新能源新材料这些项目负责人聊天的时候,就能判断出这些技术行不行、市场大不大、需不需要我们重点服务。”邓宁峰说,“在与科技人才聊天过程中,大家常常会一拍即合,一个小想法就落地成一家企业了。”
“入驻后,我发现隔壁企业创始人来自清华,很多被介绍认识的朋友也都来自于清华等各个知名高校。”一位孵化企业的创始人笑道,“在我这个创业新手看来,这样高质量且能够日常接触的圈子可不多见,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的思路也更加开阔、创新想法更多。”
对项目有专业理解和判断,并给予科技人员充分信心,让力合南京在短短5年多时间,就迅速引进孵化超200家科技企业,主要分布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计算机软件等“硬核”技术领域。其中包括博流智能科技、绿金人橡塑高科、嘉谷初成通信科技、清矽微电子4家培育独角兽企业,以及24家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企业,2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等。
02
从一个想法到牵手华为
“我们的元宇宙会议系统项目在决赛中拿下了三等奖!我现在非常激动,感谢力合南京一直以来的支持!”
7月末,第五届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刚角出奖项,新区企业斯塔贝亚的创始人藏永平就向邓宁峰发来喜讯,并表达感谢。
作为一家成立不满半年的初创企业,斯塔贝亚不仅在集聚全国719个创业项目的大赛中拿下奖项,还“光速”与华为昇腾人工智能计算铁骨王效果怎么样中心达成合作。
“这过程中,力合南京给我们的帮助可太大了!我们与华为昇腾的合作,就是力合南京帮忙对接的。”藏永平激动道,“当时华为在各地找合作伙伴,力合南京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带着我们团队去华为,上门谈具体的合作,进展特别快,再过段时间项目就能跑起来了。”
与华为昇腾的合作,无疑为斯塔贝亚打开了更多技术应用场景,未来有无限可能,而当时间回溯到创业之初,这一路走来都有着力合南京的身影。
技术出身的藏永平与合伙人在公司注册上犯难,力合南京就请专业投资人士梳理公司架构、运营模式、申报材料等事宜,指导完成最利于未来发展的公司注册;因为人工智能训练的特性,需要大量人工处理,力合南京就对接高校为斯塔贝亚输送合适的实习生……
“我们可以做到什么程度?从一个想法开始,全要素、全链条、全方位护航到企业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说到这,邓宁峰有些自豪,“投融资、招商、人力、产学研、品牌宣传、创赛活动……我们团队都有专业负责人。”
据悉,在力合科创集团成熟的创新孵化体系基础上,力合南京建立了一套“技术、人才、资金、载体”四轮驱动的创新服务体系,在创业辅导、联合本地高校产学研融合、投资之外,只要企业有需要,还能协同全国创新基地“集团作战”对接国内外高端资源。正是这样全链条的创新服务体系,创造出了力合南京与孵化企业之间强大的黏性,孵化器的动能也逐渐被放大。
03
从青葱小苗到科创森林
去年疫情期间,嘉谷科技一款无人驾驶的防疫“小坦克”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不小贡献,被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点赞报道;
瞄准智能垃圾分类领域的一克再生,现已顺利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开设4家分公司;
伟泽创力为工业无人机接上供电“缆绳”,解决其续航时间短问题,成为国内系留无人机领域唯一拥有智能化控制的企业;
……
在力合南京,许多“青葱小苗”已经逐渐长大,甚至成为行业领军,逐渐成为新区“科创森林”的一部分,这其中,不仅因为邓宁峰和团队抓准科技创新贵州铁骨王四要素的全链条服务,更得力于力合南京打造的蓬勃创新生态。
嘉谷科技无人驾驶防疫“小坦克”
为解决科技企业创业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同时让孵化企业之间彼此了解、紧密沟通、寻找合作机会,力合南京定期举办“星空沙龙”等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创业导师,针对当下热门话题进行培训、组织沙龙活动,共同探讨合适的解决方案,并承办各级创新创业赛事。
“有交流才能碰出火花,合作才能创造更多‘攻门机会’。”嘉谷科技的创始人张毅说,自己非常喜欢这种交流活动,每次都会积极参加,在一次培训课中,他结识了伟泽创力的创始人张伟,深耕无人机领域的两人一拍即合。
“现在我和张伟不仅是紧密的合作伙伴,也成了要好的朋友,我请力合南京协调,把办公室也放在了伟泽创力隔壁。”张毅笑道,“我们之间合作特别多,目前正筹备再拉一位朋友过来,我们三家企业一起搞个大事情。”
像张毅和张伟一样因力合南京结缘的合作伙伴,并不在少数,大家成为了产业条线上的合作伙伴,你出产品我出技术,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拥抱更多可能。通过资源集聚、交流方式的创新,力合南京为企业架起了沟通桥梁,打造了更适宜合作的创新生态。
品牌立起来了、服务强起来了、生态好起来了,作为一家“国字号”科创载体,力合南京结合新区产业发展方向,不断为“科创森林”带来新活力。
“科技企业发展得好不好,对经济、就业等都是关键,作为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我们在做的就是对国家有利、受企业欢迎且团队有成就感的事情。”说起未来,邓宁峰眼中有一种笃定,“总说创新创业九死一生,但我们有情怀、有技术,会陪伴更多有意义的想法走下去。”
文 | 高媛、范馨儿
发布 | 徐雅莹 吴小荣
审核 | 王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