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采访,记者问杨振宁:你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彼时刚得诺奖的杨振宁自豪的表示:我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国人克服了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作用。话音刚落,在场的所有华人纷纷站起来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也许很多网友会以为获诺贝尔奖是杨振宁一生最大成就,但实际上他拥有13项“诺奖级别”的成果,1957年的获奖只是他早期的一个“次等成就”,并不是他所有成果中最突出的一项。据称杨振宁排第一的贡献是Yang-Mills规范理论,这是整个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再者,他回国后,消除了中米误解,建立了中米沟通的桥梁。另外,他为我们基础物理学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和策略,他一度反对我国建设高能加速器这件事。
在学术上,可以说杨振宁把理论物理的研究推到了天花板,不加夸张地说,在理论物理学领域,杨振宁是可以比肩爱因斯坦、牛顿的传奇人物。因此有人打了个比方:如果说物理学是一座摩天大楼,那牛顿的重力理论是大楼的地基;霍金的发现就是大楼的墙面,而杨振宁的理论则是贯通这座大楼底层到最顶层铁骨王软胶囊效果好吗的电梯。因此,杨振宁的突出贡献不言而喻,如果没有他,人类物理学或将永远也无法抵达顶端。
一初始,杨振宁刚去到米国不久,著名物理学家费米曾劝他在那边做理论研究,杨振宁则义正言辞的说道:我总得回中国去,回国后,我觉得理论物理没什么用,中国需要的是实验物理,所以我要做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可以说,前半生杨振宁是全世界的,1971年他回国后,他的后半生一直在默默的为祖国的科技贡献着,推动我国科学的不断向前。2017年夏天,95岁的杨振宁把国籍从米国改成了中国,正式成为中科院院士后,却又被议论纷纷,令人叹息。
杨老回国后,清华给他开出了百万年薪,但被他拒绝了,不仅于此,他还慷慨的捐出了几百万美元成立奖学金,借助自身的影响力来帮助高校建立多个物理实验室。对此,清华前校长王大中激动的表示:清华物理系能有今天的成就,杨教授功不可没。
我国正处于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这些高新技术人才,国家之所以会推出少年班,之所以对于这些天才而大力培养,就是希望他们学成之后能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当初,新中国成立之时,我国的科研水平远不及国外,但钱学森等科学家却选择回到什么都没有的中国,为中国的国防科技发展贡献出了自己最大的力量。如今,国家的形势在好转,对于科技人才越来越重视,但却有大量的人才选择去到国外生存与发展,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原因,也是需要大众认真研究的。
其实我国是非常缺物理学家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看看我们的芯片,就知道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的重要性。
对于人才的培养,教育学家提出:要在基础教育上下功夫,来弥补我们的不足,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但是反观现在的教育,幼儿园被家长送去学英语,理由是未来孩子出国不能不会说英文。但是物理和化学到初中才开始学习,却很少有家长提前给孩子补习。到了初中,因为学科突然增加,又没有基础,所以铁骨王文青瓷猪油冻有些孩子就容易偏科,造成厌学。
要知道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占世界物理学家1%不到,这是非常可怕的,杨振宁也直言不讳的指出:我们太注重英语,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开始花大量时间学习英语,但是要到十三四岁才开始接触物理、化学,这跟我国的实际需求完全相反,这是极其不合理的。
好在最近几年,国家郑州起龙铁骨王膏药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国家教育层面开始有所改善,教育部加大了小学初中对物理化学的比重。在央视《第一时间》节目中,就提到了对于培养孩子理科思维的重要性,还推荐了一本特别适合孩子的启蒙教育书籍《这就是物理》。这套书目前也被清华附小列为“课外必读书目”。
《这就是物理》这套图书,非常适合13岁以下的孩子观看,因为这套书从头到尾看不到一个物理公式,采用的是漫画的形式,却可以把初中、高中85%的物理知识点都归纳进去,让孩子在视觉上了解物理的规律和变化,在培养兴趣的同时,还能把知识学到。
孩子并不是不喜欢物理,而是缺乏对这方面的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就会慢慢开发理科思维,主动去了解学习。
孩子们抵触的不是知识,而是枯燥的课本,这套书用漫画包装科学,锻炼孩子的科学思维,与其让孩子迷恋动画片、游戏,还不如给孩子一套好看的物理启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