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朋友聊天,他突然问一个问题:控制胆固醇是不是越低越好呢?
这位朋友家人有严重的慢性病,心脏也不好,他跟着家人去医院看病,医生告诉他必须用药物把胆固醇控制好,这样可以避免中风和心梗。不过这位朋友从小就排斥服药,认为能不吃药就不吃,能少吃药就少吃,如果可以通过吃保健品来调理就避免用药,他想问问这种观念是不是正确的。
其实这位朋友的想法很有代表性,大多数人恐怕都讨厌服药,尤其是要规律服药的情况,感觉自己被药物禁锢住了,而且药物的副作用也无可避免。但实际上这种想法并不完全正确,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提前了解胆固醇升高的原因。
胆固醇过高的原因
胆固醇是什么?
人们都认为胆固醇是人体的有害物质,事实上胆固醇的存在意义非凡,其中的一个功能是人体血管的修复剂,当人体的血管有损伤,出现破损的时候,可以通过胆固醇来进行修补,这时候血液中的胆固醇就会升高。
胆固醇的升高如果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对人体并没有伤害,但一旦超过了标准,那么就意味着修补物质增加了,这些修补的铁骨王治什么病物质堆积在一起以后,那么血管就会变窄发生堵塞,这时候就会有脑中风或者心梗的风险。
不过,人体胆固醇分为两种,一种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种是造成血管堆积的元凶,也被称为坏胆固醇,而另一种则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种胆固醇一般是避免胆固醇堆积,也就被称为高胆固醇。
这些都有正常的标准,正常胆固醇的参考范围是5.2mmol/L以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理想标准是在2.6mmol/L以内,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理想标准是超过1.04 mmol/L,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发生中风、心梗的风险非常小。
在以前的认知中,人们都认为胆固醇的升高跟饮食相关,比如吃太多海鲜、蛋类食物就可能导致胆固醇升高,但实际上现在医学研究认为并不是如此。
2020年,美国心脏学会认为胆固醇过高的原因是自身制造的,因为人体80%胆固醇原来是身体制造的,只有20%左右的胆固醇才是从食物摄取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即使你不吃脂肪,但通过人体的化学反应,不少营养物都可能变成胆固醇,比如吃的糖分、蛋白质、水果等等都可能最终转化为胆固醇,而这些原因就是血管受损,出现伤口、氧化、炎症刺激等,有些情况人自己感觉不出来,但都会让胆固醇大量分泌。所以,大家不用战战兢兢地吃鸡蛋了。
那么胆固醇是不是越低越好呢?
这个当然也不是,人体是个平衡的整体,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如果胆固醇处于非常低的状态,那么肯定会影响到跟胆固醇相关的功能,比如激素的分泌、血管恢复、细胞修复等等,所以我们控制的目标是让胆固醇保持在标准范围内。
了解了胆固醇升高的原因,那么,如何让胆固醇减少,这样可以避免中风心梗而且选择不吃药,或者少吃药呢?可以考虑两个方法:
控制病情,避免中风心梗少吃药的方法
1、减少血管损伤,调整作息,控制饮铁骨王喷剂食规律运动
这一点看上去似乎不难,而且也都是老生常谈,控制饮食少吃高糖、高油食物,多运动等等,听上去每个人都能做到,但实际上很少人能够改变,尤其是几十年都这么过来了,突然的改变大部分人能接受。
当然,直接通过生活规律的改善,让各项检查数据正常了,咨询医生后,可以考虑停药或者减少药物,但如果做不到呢,这就需要第二个方法了。
2、降胆固醇药不能少
看上去很矛盾,不是要停药或者减药,怎么你反而让吃上了?这是针对于疾病的预后,你想想,如果控制不好病情,总有一天会有中风心梗发生,那么可能面临的是卧床不起,大把吃药,降压药、降脂药、降糖药、循环类药等等一个都不能少,不然很可能疾病反复,要人命。而现在没有发病前老老实实吃降胆固醇的药,就是为了避免未来吃更多的药。
有人会问,难道就没有其他方法了?
可能有,但也需要循序渐进,进展缓慢,很可能需要几十年,问题是谁能等到哪一天呢?
那么,如果吃药副作用怎么办?
副作用是服用药物后出现的非正常反应,首先这种反应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即使有一般也不会很明显,比如有点头疼脑热,不思饮食等等;其次这种副反应跟药物的正向效果来说属于次要作用,人生的选择也是如此,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可能就要付出一些,跟药效比副作用可以先放一边;再次,降胆固醇药物有很多种,总有一款会适合患者,效果明显而副作用小。
当然吃药、换药时,如果有特别明显的反应,或者有跟之前不同的反应,还是应该尽快去医院检查,及时调整。
不吃药吃保健品可以吗?
当然,也有人一直很排斥服用药物,他们会认为既然药物有副作用,我们尝试保健品总是好的,毕竟保健品主要成分是食物,食物还会有什么副作用吗?
这里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来说说,比如说降胆固醇的保健品,很多人会选择红曲,这种保健品研究认为确实有降胆固醇作用,但很多人恐怕不知道,降胆固醇的药物洛伐他汀就是从红曲产物莫纳可林提取的,成分一样,但物质更精纯,同样如果有副作用也是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说红曲跟很多药物或者食物有交互作用的原因,看到这里,你还觉得吃保健品就一定比药品安全吗?
实际上,从医学研究看,药物实际上是比保健品更安全的,首先药物是经过临铁骨王床测试才上市销售的,这是有一个完成的测试环节,有时间和人数保证的,而保健品往往缺失这样的测试,或者测试范围很小。
另外,药品剂量明确,服药人每天服用的剂量也是固定的,而吃保健品可能就没有这么精准了,量大了伤肝肾,量少了没作用。而且药物有特定的包装,可以避免人的胃酸对药物有效成分的侵蚀,保健品这类考虑比较少。
此外,保健品为了照顾人的口味,可能会考虑添加一些额外的成分,有些包装上并没有展示,那么患者是不是在无形之中就摄入了不少其他物质呢?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所有保健品都不能吃,患者应该首先在药物控制病情的情况下,咨询医生后,利用保健品辅助效果来改善健康,这样才是保证自己的服药安全。